你的位置:联华证券_口碑好的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十倍杠杆操作 > 口碑好的炒股配资官网 >
发布日期:2025-02-08 20:52 点击次数:192
战争年代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我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如迎难而上的彭老总,稳扎稳打的林帅,专打神仙仗的粟裕大将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与我军相比,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一些战斗能力卓越,具有前瞻性的将领,在这支不同的队伍中,谁是比较厉害具有战略眼光的国军将领呢?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或被高估的战略能力的国民党将领
(薛岳)
首先我们要明确战略眼光好和打仗厉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可以通俗地理解成是将才和帅才的区别,战功彪炳也未必具有战略眼光,比如在国民党将领薛岳被日本人称为“长沙之虎”,在国民党队伍中有着战神之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仗却打的一塌糊涂,你说他不会打仗吗?并不是,长沙会战和万家岭大捷薛岳的名声享誉中外。可解放战争时,薛岳被任命为绥靖司令后,在他的带领下,国民党先后失去了多个精锐部队,最后本人也被蒋介石直接撸了帽子。那么在国军一些优秀将领中,谁是真正有战略眼光的人,谁又算披着之前的战果,战略能力被高估了呢?
展开剩余86%(孙立人)
孙立人是国民党第一军军长,他在我们平时看到的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中,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个,但翻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取得的战绩,少有孙立人的成果,淞沪会战后,这个人就像消失了一样。其实孙立人的战绩在国内并不突出,主要是在缅甸的战场,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以少胜多,打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国际友人,很多国家战后都给他颁发了奖章,这才使得他的知名度提升。事实上孙立人作为国民党的军长,还远达不到具有战略眼光这一层面上的能力,同理胡琏也是如此,职务多数时间都在军长层面,虽然善智谋,但战略决策还轮不到他。
(卫立煌)
卫立煌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色,忻口战役中歼敌数万,这一仗并没有体现出他的能力,1943年远征缅甸才算是出了一口气,打断了日军想要通过缅甸进入中国的脚步。解放战争期间,卫立煌担任的是东北剿总司令,在这个阶段,卫立煌的能力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接连失败,本来是被蒋介石派去“剿”的结果最后落了个被剿的下场,在战略眼光上稍显逊色。
(王耀武)
王耀武跟薛岳差不多,同样是具有军事指挥能力,抗日战争阶段战功彪炳的国军将领,抗战前期,与国民党其他将领多数被打的节节败退不同,王耀武参加指挥的战役都歼灭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尤其是在长沙会战中,王耀武表现突出,重创日本师团。然而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作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被我解放军部队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拿下济南,俘虏了王耀武,除了客观因素外,王耀武主观上没有看准当时战机也是重要原因。
(李宗仁)
除了以上几位国军将领,其余比较知名的如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两万,一战成名,过后又是因为与蒋介石政见不和等因素销声匿迹,再没出来露过脸,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曾短暂接替过蒋介石的位置,可见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具体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参考事例太少,实在不好评断。
傅作义算是国民党军队中比较异类的存在,在蒋介石忙着内耗的时候,傅作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在华北地区有计划的组织进行对日作战,抗战开始后反而表现平平。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前期也曾有打过胜仗的记录,后期战争局势对国民党越发不利,傅作义适时揭竿而起,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他的能力略显不稳定。
国民党中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或许只有这两个人
杜聿明
杜聿明也是黄埔军校出身,是国民党队伍中的骨干,虽然算不上蒋介石最信重的那一批,那也基本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抗日战争时期,杜聿明的名声不显,不如薛岳、王耀武的名头大,但他做过的一些事却很见人品,眼光放得远。
比如1938年,守卫长沙失败后,国民党运用了焦土战略,俗称文夕大火,用火烧长沙的方式,阻止日军继续推进,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长沙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导致九成以上的建筑被毁,丧生无辜平民3万多人。当时的杜聿明正带领部队在湘潭一带休整,国民党一部分人决定在湘潭采取同样的方式,杜聿明得知后,严厉训斥了这些人,并当众怒斥放火行为不可取,分明就是草菅人命,还下令收缴放火的材料,看管主使严禁私下火烧湘潭,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称颂。
抗日战争期间昆仑关大捷是杜聿明的代表战役,战果斐然,保卫了西南重要的战略关口。
杜聿明的战略眼光与独到的军事能力还要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地区保安司令长官一职,在到达当地具体考察后,杜聿明认为,这里将是解放军部队重点争夺的地区,因此便向蒋介石建议,先一步派兵攻占东北重要城市,取得了沈阳、锦州、四平、本溪、葫芦岛等重要城镇的实际控制权,东北联军遭到很大打击,被迫退回了松花江以北的地区,杜聿明成为了我军解放东北不小的阻碍。
(蒋介石与杜聿明)
1946年中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加紧了对重要城镇的控制,东北地区由于杜聿明预先进行了战略调整,对于国民党来说,形势大好。蒋介石心腹嫡系为陈诚为了抢夺战略果实,将杜聿明排挤出东北,杜聿明走后,东北的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国民党在东北的优势尽毁。
蒋介石再一次想起了杜聿明,紧急将他调回东北,然而为时已晚,东北的局势已经无法逆转,杜聿明建议蒋介石放弃东北,将东北地区的军队全力收缩到徐州一带,蒋介石坚持之前的看法,并没有采纳杜聿明的建议,辽沈战役开始后,国民党颓势更加明显,面对攻势猛烈的东野军,杜聿明为了保存廖耀湘军团兵力要求其带领部队撤出营口,却受到蒋介石的阻拦,直接要求廖耀湘保卫锦州,最终导致廖耀湘军团被全歼,国民党彻底失去东北战场。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保持着绝对清醒状态,面对国民党军队被围歼分部击破,杜聿明再次建议蒋介石不要死守徐蚌地区,收拢剩余兵力,尽量退守长江以南,蒋介石刚开始同意了,但当邱清泉等人带领的20万国民党军队走到半路时,蒋介石临时改了主意,要求他们折返救援黄维军团,正是这个举动,20万国民党军失去最后的生机,不但没有救出黄维,还把杜聿明搭了进去,杜、黄二人双双被俘,丧失了淮海战场的最后一部分兵力。
白崇禧
国民党中另外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应该算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的桂系白崇禧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白崇禧已经预感到中日之间即将有一场大战,而广西、云南等地区靠近东南亚、南阳各国,可能会被日军作为突破点,从西南方向进攻中国内陆。
白崇禧当即组织广西地区创建民团,18岁到48岁的青壮年男性都要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以备战时之需。白崇禧远见的正确性很快就得到了证实,淞沪会战爆发后,白崇禧带领桂系部队前往内地作战,兵力受到了严重的折损,这时候,白崇禧此前训练的民兵就起到了作用,摘选出其中拔尖的精锐战斗力,将其迅速补充到折损的正规部队。
同时这部分民团兵力在训练之余,白崇禧也没让闲着,抓紧进行军事工事的建设,如机场、工厂等,为之后的抗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当然,广西的民团也在之后的作战中,再次派上了用场,正如白崇禧所料,日军果然从境外大举进攻西南,妄图从广西、云南等地打开前往内陆的通道,在白崇禧的指挥下,民团和正规军相配合一起参与作战,在之前修筑的坚固工事的配合下,将日军的进攻一次次的阻断,连日军都曾赞叹广西民团的作战能力强悍,而这些都离不开白崇禧的战略眼光。
抗日战争进行了8年之久,经历过最开始的对战后,国内对于战争逐渐发酵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分别是“速胜论”和“亡国论”,毛主席在之后发表了《论持久战》这一战略著作,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白崇禧十分认同毛主席的理论,并结合共产党游击作战的经验,写出了《游击战纲要》一书,指导全军抗战。
上兵伐谋,战术和战略的区别就在于从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正如象棋一样,看三步走一步,对于有战略眼光的人诸如杜聿明、白崇禧等人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现在要什么、之后要什么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因此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最佳的选择。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口碑好的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十倍杠杆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