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期货配资 目标GDP增长5%以上!东莞“新春第一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杭州期货配资 目标GDP增长5%以上!东莞“新春第一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发布日期:2025-04-08 20:36    点击次数:181

杭州期货配资 目标GDP增长5%以上!东莞“新春第一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2月5日杭州期货配资,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次日上午,东莞市委、市政府马不停蹄、抓早赶先,召开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大会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聚焦冲刺全年GDP增长5%以上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扎实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切实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的重任。

南方+记者 龚名扬 摄

南方+记者 龚名扬 摄

开年冲刺经济大市“挑大梁”

2025一开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点名东莞,省委全会吹响“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号角,明确要求东莞等经济大市“自我加压、多干一点”。日前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东莞的“智能终端”“超级平台”等元素频频出现,体现了广东对东莞挺起“产业脊梁”、挑起“经济大梁”的厚望。

2024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有力带动GDP增长4.6%、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经济增速创下近三年最好成绩。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韦皓两次强调:“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的重任。”

邓浩 摄

邓浩 摄

作为全省的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加快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广东赋予东莞的任务,更是城市加速发展、改善东莞人民生活条件,推动经济跨越下一个万亿大关、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

生产线“火力全开”,工地上机器轰鸣,无人车间昼夜无休……截至2月11日,全市企业开工率为98.72%,全市企业返岗率为97.88%。返岗人数超335万人。在东莞,从智能车间到产业园区,处处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彰显了制造强市“开年即冲刺”的信心和决心。

南方+记者 孙俊杰 摄

南方+记者 孙俊杰 摄

尽管内外挑战重重,但从市场活力、发展动力、企业信心多个“晴雨表”来看,东莞奋进之路确实有底气、有韧性。

2024年,东莞GDP增速达到4.6%,位居全省第二;近两年,东莞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先后跨越了170万、180万大关;去年,全市企业增资扩产投资约406亿元,增速达到9%;今年1月进出口增长20.1%,实现了“开门红”……

AI,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也点燃了东莞的新工业革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

这对东莞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东莞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以来,仅去年就推动了超2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基础和应用场景。

近年来,东莞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东莞更是连续出台一号文、二号文,支持人工智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的融合,可以预见,东莞支柱产业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契合度,必能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浩荡东风中增创更多独家优势。

三箭齐发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5年,东莞将以更实举措筑牢制造业根基、稳住外贸基本盘、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为经济“挑大梁”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2024年东莞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52.9%,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78.6%。2025年,东莞将锚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的目标,推动存量与增量协同发力。

一方面,聚力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1万亿元、装备制造业突破5000亿元,实施新一批标志性产业“链长制”,培育不少于20家“链主”企业,推动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带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另一方面,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研究院、vivo AI研究院等项目投产达效,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示范基地。同时,瞄准8大战新产业和4大未来产业,全年推动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达1320亿元、800亿元,释放优势产能。

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东莞将全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锚定进出口总额增长3%的目标,全力巩固外贸大市地位。

2024年,东莞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880.4亿元,同比增长8.3%;今年,东莞将通过“抢订单拓市场”双线策略,进一步打开外贸外资新局面。

在传统市场中,扩大消费电子、潮玩、国货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影响力;拓展新兴市场,全年发动企业参展超100场;同步发力外贸新业态,打造20个数字贸易示范项目;激发外资活力,争取利润转增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获省认定奖励,推动外资项目提质增效。

东莞还将围绕科创金融、软件信息、贸易物流等领域,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在金融领域,依托2000亿元规模的“2+7+N”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推动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软件信息产业方面,发挥华为终端总部优势,打造鸿蒙特色产业园,力争全年软信产业营收突破650亿元;在工业设计领域,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动营收增长10%以上。

通过制造业强基、外贸提质、服务业赋能“三箭齐发”,东莞正以系统化、集成化的战略布局,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深融湾区重点改革抢先机

从春天出发,向高质量而行。根据东莞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城市和产业规划,为东莞奋进新征程浇灌生机与活力。

以扩大内需激活城市内里——

东莞是外贸大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扩大内需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战略主动的长久之策。今年,东莞确定固投、社消零增长5%的目标,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奋力一跃。

东莞提出围绕“项目+资金+资源”全力攻坚,加快推动792个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央国企、村组集体在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资源、拉动投资。激活消费潜能方面,东莞聚焦“政策+活动+场景”深化拓展。近几个月,东莞出台的3C产品补贴政策广受好评,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带来人气和流量,“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品牌持续擦亮……东莞消费场景多点开花,消费热情持续不散。

以区域协同深化互利共赢——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多元机遇,也肩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责任。一方面,东莞持续深化与广深对接合作。携手深圳,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联动发展,滨海湾新区与前海加强合作;并肩广州,围绕交通互联、平台互动、产业互补、民生互惠等方面深化穗莞合作。

另一方面,加强与港澳对接合作。香港的服务业和人才资源优势突出,是东莞谋划新一轮招商推介活动,推动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合作的沃土。澳门的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经验丰富,是打造莞港澳合作新亮点的突破口。

以专注改革凝聚发展合力——

改革是东莞发展的基因。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东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东莞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联动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布局展销中心、科技研发、人才服务、中试检测等公共生产服务设施,实现资源高效有序配置。

近年来,东莞积极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今年,全新企业服务专员机制重磅推出,标志着东莞企业服务从“点对点”向“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迈进。此外,依托“企业直通车”、企莞家、12345热线等平台,畅通诉求途径,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大潮中,东莞将乘风破浪、扬帆前行,留下2025年的深刻足迹。

相关

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二号文发布

制造强市全面拥抱AI时代

在省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2月6日下午,东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集中发布市政府一号文、二号文以及企莞家、企业服务专员机制等系列政策文件,向全社会传达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的坚定决心。

一号文:

力争2027年AI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当天,会上公布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提出要加快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力争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东莞将在未来3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力争到2027年全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全力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对此,东莞将围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和模型算法三大关键要素,全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算力券,1500万元的模型券,打造不少于30个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支持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000万元资助。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东莞将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大主攻方向,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吸引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

东莞将紧盯重大平台、创新人才、子基金群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全力创建全国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支持滨海湾新区打造人工智能新区,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

二号文:

3年投入超4.5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莞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加优质的赋能需求。

今年,东莞市政府二号文聚焦“8+8+4”产业重点环节所需的核心服务,未来3年将投入超4.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贸易服务、科创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55%左右,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超100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0个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集聚区。

软件信息服务产业是经济转型之擎。东莞将深入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剥离软件信息服务,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培育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鸿蒙特色产业园。

科技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东莞将充分发挥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领作用,加快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打造不少于50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最高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贸易服务是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东莞将发挥外贸大市的优势,鼓励建设行业性垂直领域或细分市场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按活动实际支出给予每场最高不超过80万元支持,做大做强会展服务,打造不少于12个具有全国行业影响力展会,打造数字贸易合作示范新高地。

企莞家:

打造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6日,升级版的“企莞家”平台开放启用,成为面向全市所有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据了解,“企莞家”平台最早诞生于2017年,最初主要服务工业企业和规上企业。

2024年,“企莞家”平台全面升级,在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统一建设管理下,集成政策发布、资金申请、涉企政务审批等关键功能,定位企业办事总入口、诉求总客服、服务总超市。

打开“企莞家”平台,极简清晰的页面设有“我要享政策”“我要提诉求”“我要办政务”“我要找服务”四大功能模块,以及“企业空间”和数字人“小莞”两大特色模块。作为企业办事总入口,它统一服务入口,解决企业网上办事多次登录、跳转的不便,让企业告别“到处跑、到处找”的繁琐。

近年来,东莞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落实,涌现了“莞家代办”、“一张图”改革、“企业直通车”等企业服务品牌。

“莞家代办”服务市镇两级联合服务重大项目422个,涉及总投资额2934.3亿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东莞创新的“一张图”改革,梳理21个政府内部事项标准化,压减审批时限84个工作日;“企业直通车”平台为东莞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解决国际海运物流问题案例受到主流媒体关注,登上人民网主网首页。

“企业有难题,就找企莞家”,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东莞惠企服务大步跨越的最好见证。东莞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助力建设“数字湾区”,以营商环境之“优”,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能”,助力东莞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

撰文:陈琬莹 谢麦诗 郑家琪 官小群

策划:吴擒虎

统筹:陈琬莹杭州期货配资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口碑好的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十倍杠杆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